提前2个月预定才能吃上的“楼上火锅”,下坡路走得太快

美食公会是美食探究和监督组织

我们站在吃货和第三方角度

对当前的餐厅与美食营销号进行监督评测

 

“花胶煲鸡”粤菜,地道老广家里的滋补养生汤,经过改版出现了“花胶鸡火锅”,提及此火锅必想到香港的“鮮入围煮”,关于这家店此处不单独详说,传闻会在上海开出分店(非小龙坎的“鲜入围煮”)。

近一两年来,上海最出名的花胶鸡火锅当属2016年底开的“楼上”,成功开启了魔都花胶鸡港式火锅排队大潮,听闻正餐时段需提前2个月预定才能吃上,可谓是魔都粤式火锅第一网红了。这股风潮不仅在上海遍地,杭州也已经起势。

多次到楼上吃花胶鸡汤底火锅的朋友,就此给出测评,那么给大家做个参考吧。

楼上招牌金牌走地鸡煲花胶汤底,小份半只鸡288,大份整鸡388。家常花胶炖鸡以清汤为主,而楼上系火锅汤底特点是呈金黄,属常见粤式汤底,大抵是由南瓜茸或是金汤油调制而成。汤黏口多数是因胶质而产生,荤汤类多以动物性胶质骨类等熬煮为常。

初次 “楼上海鲜肥牛火锅”……有自己的打开方式,没有海鲜也没有肥牛,只是为了一锅腞骨南瓜花胶鸡汤……涮点蔬菜再点两个小食,妥妥的把客单价大幅拉低,吃的美美的滚出去了……这时候的楼上口味分可以达到3.5-3.7。

再次到楼上,警示写在第一句,不要点牛肉,我吐了好几块……牛肩胛切粒及牛小排和上脑心切片组成招牌三色牛肉船388一份,上桌的时候扫了一眼就觉得不对,朋友圈一发,立即友人附和,懂的人还是有的,加拿大牛小排不知变成了哪里的品种,放置时间也久了变了色,从品相到涮熟来说性价比低。而这次鸡汤底少许偏咸;点击率极高的柠檬茶也做得漫不经心……

曾多次堂食或者打包,从颇为好感到如今该和这家说再见了?……一口汤进嘴,舌苔鲜味区味蕾竖起来了……what?烫到了吗?凉了会再喝,依旧竖着,我,懂了……某些东西越放越多了?还是今天手抖了……喵了个咪。花胶单独一盘后加,质量口感都很普通,用得不是厚实品种带有腥味。虽然阉鸡肉质嫩,但是没有鸡香气。只能说是用了普通的食材加了调味剂,做了一碗普通的汤底。

 

楼上的风格极其港风,甚至墙上的电视都滚动播放着最新的TVB。港风固然不错,非常之接地气,然而接地气的同时,会明显的感受到简陋的气息。

无论是小小窗口的茶吧,玻璃海鲜柜,明档的切配,无一不显露出香港餐馆的那种年代感。而这种年代感,其实和楼上的人均有点格格不入。

主打花胶土鸡锅底,其实并不是正宗做法,里面多加了些南瓜,还加了挺多味精。第一碗,美味。第二碗,腻。第三碗,太腻。让喝汤变得吃力,这就不算是一碗好汤。这锅底,你还想点牛肉?我看罢了,更推荐相对性价比更高,然而很清爽的香菜锅或者其他清汤锅。

海鲜拼盘,那是相当不错,无论是海螺、蛏子,还是鲍鱼和虾,都极其新鲜。汤底一涮,酱油一沾,满嘴鲜咸Q弹。不过作为DP人均486的海鲜火锅,这程度算是应该。

100一份的椒盐田鸡腿,其实并没有什么特色,上海现在做田鸡、做牛蛙的店实在太多。椒盐干炸做的店也是挺多。炸得香,炸得嫩,是他们统一的标准。

店里有香港的蓝妹啤酒,不过让我觉得有趣的却是这个碗。“戰鬥碗”的名字让人很有画面感。九龙城寨里,光着膀子,喝着酒。

碗中一个“勝”字,更是让人会心一笑。

满上,碰碗,战斗,干了!

干光,胜!

九宫格的酱料,其实噱头,大家混用,也就一张照片的价值。根本抵不过那一小蝶海鲜酱油。

但是楼上的生意就是好,预定1个月,热门时间2个月起。有次朋友去吃,还偶遇了思聪大少爷,旁边坐着的不是他的第几号女友,却是3个黑T恤的汉子,没劲~

和半夜经常能遇见开着超跑去吃夜宵的的洋房火锅一样,作为同宗,营业至凌晨,十一二点经常会看见喝得微醺的潮男潮女们、步履蹒跚的网红们,入店吃个夜宵,拍个自拍,发个ins,晒个朋友圈,以至于半夜都要等位。

然而,喝得微醺哪还尝得出什么味道,而楼上要的文化便是如此,夜生活、潮人们、等位久、装修特色、味道不差、东西不便宜、微博ins朋友圈自发晒图各因素一叠加,成网红,受人追捧,变成循环。

不得不说,作为一家店,他很成功。

毕竟,开分店了。

不过我吃过一次不会再去了,你问我吃网红店有没有跟风晒图。

晒了,单发了那个战斗碗~

来,干了~

 

“楼上火锅”的模式逐步展开,亦有扩大之势,然而汤底的烹制和食材选择与前期差别较大;海鲜新鲜,但牛肉品质也较早前下滑严重;小炒之类还可以吃;综上,口味给予“一般的店,普普通通”的3.2分,楼上开设大概1年半的样子,这走下坡路走得有点急。餐厅旧时港式风格,餐具也是港风,服务员会主动涮烫食材,服务意识强,氛围给予“满意度高、放心推荐”的3.5分。至于性价比,如果点海鲜、牛肉人均定会不低于500。如果随走随吃,也许路过时会进去解解馋,但是让人提前2个月预定,不如换一家餐厅,毕竟现在花胶鸡汤火锅不胜枚举。

时下无论是上海的“楼上”借鉴香港,还是杭州各家的套用。网红跟风,就像“双层牛蛙锅”、“黑糖波波奶茶”之势,越烧越烈,借用公会粉丝一句话“用抖音流行语来说:这样做并不能让它变好吃,但能让它卖的更贵”。说到底这是火锅,关键点——吃食材,从汤底用料到涮品,可见一斑。为何在广东吃个清水打边炉都那么美味呢,这就讲得通了。


 
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图片部分来自网络
美食公会保留文章版权、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。法律顾问:北京大成(杭州)律师事务所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