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公会是美食探究和监督组织
我们站在吃货和第三方角度
对当前的餐厅与美食营销号进行监督评测
大碗喝酒,大口吃肉,这是先前侠士豪杰的特权吧。要在当下都市里如此惬意,似乎机会不多,缺少轻松自如的餐馆,大啖之余的开销,让当代豪侠们多少有些底气不足。但对大块肉类的远古渴望总是存在,名著和名人埋下的风俗总是存在,一旦有这样可以满足需求的条件出现,都市人群集体出动也不足为怪了。
谢大牛馆
🏷 浙江菜 | 📍 杭州
谢大牛馆在上塘高架和德胜高架的交叉口下方,海外海酒店的对面,沿袭了浙工大后门出美味小餐馆的传统。餐馆全名叫“谢大牛馆·黄牛骨中式牛排”,其实这个后缀是有深意的。首先谢大牛馆本质上是一家温州黄牛肉馆,产品原型是湖岭牛排和平阳黄牛骨,加调料、中药等炖煮,称斤贩卖。
但在温州,传统黄牛肉馆对本地人吸引力一般。一方面做这个生意的老板跳不出原先的思路,觉得黄牛肉馆就是寻常传统小吃,所以对环境服务颇不讲究,看上去和那些沙县和兰州拉面差不太多;另一方面传统做法里面不遮牛膻味,炖得也偏硬朗些,两条加起来,造成现在温州吃黄牛肉的年轻人群越来越少,完全不如其他小吃般受人欢迎。
所以“活该”谢大牛馆有钱赚,他们先是“扔掉”了温州黄牛肉的这个固有称谓,去掉了传统印象,再以“中式牛排”为名,洋气了些。这里不知道是不是学习了“王品台塑牛排”的套路,活生生把一大块“卤牛肉”叫成牛排,还开成了集团……跑题了……
在做法上,谢大牛馆也更贴近了些年轻消费人群和外地习惯。比如主打的产品是“中式牛排”,就是肋排,也是店里下单率最高的。炖得绵软酥烂后在汤锅里保温,待顾客下单后捞起来称斤两,然后再去骨切成小块,在旁边放点胡椒盐(好想来点SPG)后送上来。
这样的肋排肉吃着对牙口几乎没有要求,肉香更压香料味一头,轻松吃下一斤不在话下,我第一次去这家店就是先点了半斤牛排,连口酒都没喝,一口气吃完,非常舒坦。
谢大牛馆里一般给两个调料小碟,一个是空的,方便食客自己倒酱油醋;温州那边喜欢蘸酱油醋吃,隔壁台州也有类似习惯。一个里面是辣椒面和五香粉,也算是当下口味的主流了,不辣不构成吸引力。
当然“牛骨”才是温州黄牛肉的传统招牌,毕竟早先就是处理宰杀后的残余而起家的。牛骨就是黄牛的龙骨,带着肋排的根。称完斤两后在中间劈一刀,给俩塑料手套方便抓取。
吃“牛骨”时,那种原始对肉类的渴望大大满足——执牛骨而啃肉,你多久没有露出这么狰狞的吃相了?先啃去肋排根部尚附的大片牛肉,再于关节处慢慢入手,清理干净……错,大错特错,这样的顺序是不对的,必须先趁热吸干净龙骨中央的骨髓,这才是正道!
塑料姐妹花,职场好兄弟,是绝不会约到这里来的,不然难免留下话柄——“喏,那人吃相如何如何难看,上次像汪汪队一样地在啃骨头”。如果有人约你去谢大牛馆,想必请的人,应的人,都是实在人。
牛排和牛骨之后,基本上吃到七分饱,可以慢慢喝酒了,此时再点些牛筋牛腩也是极好的选择。
如果你只是想简简单单吃碗东西就走,那谢大牛馆的牛杂汤和牛杂粉也是不错的选择。汤底鲜亮,牛杂量足,在当前香菜这么贵的情况下……还放了香菜……甚至碗里的粉,还有十足的米香,可以说很是到位了。这三十块钱一碗很是有诚意,比城里大多数“午间商务套餐”都要实在。
谢大牛馆现在还有个团购套餐在做,三十几块钱有一盘下水和牛舌的综合拼盘,但我个人不推荐点,因为备料时间太早,都干而硬了,不推荐。姑娘人均六十,汉子人均八十,基本上在这里纯肉都可以吃到饱,就不用再点这个团购啦。
在谢大牛馆吃饭气氛很好,大概是酒肉一来,距离就被拉进了,遇到好几次有人来拼桌时,聊两句天就邀请来吃点自己点的东西。倒是我还顾忌前段时间有人泼脏水,明明俩人就坐在隔壁,还把在澳门吃某那饭时约定八九个人相互点主菜后分享尝试,说成是我去其他妹子碗里勺酱汁,可以说很险恶了。于是未尝一筷,在热情洋溢的对方面前显得有些拘谨。
但是谢大牛馆的好评不是硬刷出来的, 店内人气可作印证。鉴于对传统温州黄牛肉馆发扬和改良,在口味上可以打上3.5分,跨过“放心推荐”的门槛。环境虽然有升级,但终究是小馆子,服务人员水准高低不齐,餐桌时常不擦彻底,所以氛围只能给予3.2分。店里还有炒菜和各种酒水,是朋友聚餐和独行侠享受的好选择。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图片部分来自网络
美食公会保留文章版权、解释权以及相关权益。法律顾问:北京大成(杭州)律师事务所